第105章(1 / 3)
“陛下,咱们宗学里从来没有一个叫宋若思的人!你冒充皇室,这是欺君之罪!”
宋若思立马叩首解释:“陛下明鉴,若思是我乳名,我大名宋俨,来自榆州,是定远侯之女,并非冒充皇室。”
“定远侯?你是怀珍的女儿?”宋琼又惊又喜。阿玖在一旁心想:《曲礼》言“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,安民哉”,此女必成大器。
“既然来了京城,就别再回榆州了,跟在皇姑母身边罢。”宋琼将她收在身边教导,让谢双做太傅。
宋若思如愿成了储君。
某日,宋若思在请安后问起宋瑭之事:“对了,皇姑母,你是不是有个妹妹叫宋瑭?”
宋琼回忆半天:“我不记得了,父皇当年共有十多个儿女,七弟之后的,我都没什么印象。”
见这条路行不通,宋若思便调查了当年后宫的嫔妃,发现宋邺登基后,确实有个才人带了一个婴儿自请出宫,因彼时婴孩尚小,玉牒上并没登记名字。不过宫中老人说,那婴儿腿间有胎记。宋若思一直记得把这些告诉宋瑭,只是始终没有她的消息。
过了两年,她才又见到了宋瑭。宋瑭比两年前长高了,也不再是一副乞丐打扮,头上一根木簪,腰上别个葫芦,乍一看像个山间居士。
“原来你是女帝的侄女。”她抱着双臂靠在树干上,似笑非笑:“也是我的侄女……叫声姑姑来听听?”
宋若思是断然不会叫的,且不说现在并没证实其身份,就算她想验证——腿间有胎记,这她怎么验证?当时年纪尚小不谙世事,或许还能说得出口,如今在二位姑母的耳濡目染下渐渐懂了些人事,便不好意思说了——是以宋若思始终没提起此事,直到很久以后偶然发现宋瑭腿侧并没胎记,只有一个瘢痕,遂以为其并非皇室,二人还差点因此误入歧途。
宋瑭见她支支吾吾,目光闪躲,以为宋若思不想搭理自己,忽然来了气:“若不是当初我帮你进了紫微宫,你哪儿有今天?你不知恩图报就算了,居然跟那些人一样瞧不起我?”
宋若思见她误会,忙道:“你想我怎么报答你?恢复你的身份?”宋瑭摇头,半开玩笑半认真说:“我很俗的,我要你保我一生荣华富贵。”
“就这样?”
“就这样。”
宋若思答应了。
同仁十六年,七月流火。谢婉良、谢双、花璎以及琼玖五人会集于未央宫,密谋一件大事。
“直接禅让?不好,若被有心之人搬弄是非,祸乱朝政,我们十几年心血岂不是白费?而且走得也不放心。”
阿玖思忖道:“那就寿终正寝,举办国丧。”
“又要假死?”谢婉良犹记得那年二人从皇宫被救出来,差不多脱了一层皮。谢双也道:“可是国君驾崩,丧仪可比公主的复杂多了,时时刻刻都有人看着,要想不落人口舌,难不成让陛下在棺材里躺七日?”
花璎提议:“有没有什么丹药可以制造出人死的假象?”几人之中略通丹术的只有谢婉良一人。她想了一会儿,说:“张老留下的丹书里确实有一个‘半死丹’,活人吃了就会半死不活,如同一具死尸,但只要及时喂解药就无大碍。不过书上说要炼制半死丹必须用到一种药草,叫七绝草,这个药草我闻所未闻。”
“七绝草?”阿玖觉得很耳熟,回忆半晌,喜道:“我知道七绝草生长在何处——在南水县雪岭的千雪窟中,据说这种草就长在千雪窟的寒潭之下。”
“我即刻派人去取。”
七日后,谢婉良顺利制出了半死丹。同时阿玖也打理好了宫中一切事务。
离宫前夕,宋琼如往常一般在紫微宫教导宋若思:“科举制度十年内不可更换,选贤任能,男女兼备,不可偏忽。”末了她看着出落得越发聪灵的宋若思,忽然觉得没什么可教的了,便说:“俨儿,你再将《帝策》读一遍给我听。”
“是。”宋若思一边读着,一边在心里奇怪,她觉得今日的皇姑母言语中全是嘱托,大有分离前的意味。读完书,若思本想问问,薛相忽地走了进来,把披风盖到皇姑母身上,又对她做了个“嘘”的手势。
“你皇姑母她累了,让她睡会儿罢。”
薛相将宋若思带出内殿。若思看着不见月光的夜空,问道:“薛姑姑,我明天还来吗?”薛夷神色微动,随即牵出一个淡淡的笑:“自然。”
然而第二日,唤醒宋若思的是丧龙钟的哀响。
宋若思神思恍惚地站在未央宫前,薛夷念完悼文,宣读遗旨,她回神之际只听到“令储君宋俨择日登基”,宋若思一直觉得“登基”一词离自己很遥远,没想到从榆州侯府的孤女到坐拥江山的帝王只用了四五年。 ↑返回顶部↑
宋若思立马叩首解释:“陛下明鉴,若思是我乳名,我大名宋俨,来自榆州,是定远侯之女,并非冒充皇室。”
“定远侯?你是怀珍的女儿?”宋琼又惊又喜。阿玖在一旁心想:《曲礼》言“毋不敬,俨若思,安定辞,安民哉”,此女必成大器。
“既然来了京城,就别再回榆州了,跟在皇姑母身边罢。”宋琼将她收在身边教导,让谢双做太傅。
宋若思如愿成了储君。
某日,宋若思在请安后问起宋瑭之事:“对了,皇姑母,你是不是有个妹妹叫宋瑭?”
宋琼回忆半天:“我不记得了,父皇当年共有十多个儿女,七弟之后的,我都没什么印象。”
见这条路行不通,宋若思便调查了当年后宫的嫔妃,发现宋邺登基后,确实有个才人带了一个婴儿自请出宫,因彼时婴孩尚小,玉牒上并没登记名字。不过宫中老人说,那婴儿腿间有胎记。宋若思一直记得把这些告诉宋瑭,只是始终没有她的消息。
过了两年,她才又见到了宋瑭。宋瑭比两年前长高了,也不再是一副乞丐打扮,头上一根木簪,腰上别个葫芦,乍一看像个山间居士。
“原来你是女帝的侄女。”她抱着双臂靠在树干上,似笑非笑:“也是我的侄女……叫声姑姑来听听?”
宋若思是断然不会叫的,且不说现在并没证实其身份,就算她想验证——腿间有胎记,这她怎么验证?当时年纪尚小不谙世事,或许还能说得出口,如今在二位姑母的耳濡目染下渐渐懂了些人事,便不好意思说了——是以宋若思始终没提起此事,直到很久以后偶然发现宋瑭腿侧并没胎记,只有一个瘢痕,遂以为其并非皇室,二人还差点因此误入歧途。
宋瑭见她支支吾吾,目光闪躲,以为宋若思不想搭理自己,忽然来了气:“若不是当初我帮你进了紫微宫,你哪儿有今天?你不知恩图报就算了,居然跟那些人一样瞧不起我?”
宋若思见她误会,忙道:“你想我怎么报答你?恢复你的身份?”宋瑭摇头,半开玩笑半认真说:“我很俗的,我要你保我一生荣华富贵。”
“就这样?”
“就这样。”
宋若思答应了。
同仁十六年,七月流火。谢婉良、谢双、花璎以及琼玖五人会集于未央宫,密谋一件大事。
“直接禅让?不好,若被有心之人搬弄是非,祸乱朝政,我们十几年心血岂不是白费?而且走得也不放心。”
阿玖思忖道:“那就寿终正寝,举办国丧。”
“又要假死?”谢婉良犹记得那年二人从皇宫被救出来,差不多脱了一层皮。谢双也道:“可是国君驾崩,丧仪可比公主的复杂多了,时时刻刻都有人看着,要想不落人口舌,难不成让陛下在棺材里躺七日?”
花璎提议:“有没有什么丹药可以制造出人死的假象?”几人之中略通丹术的只有谢婉良一人。她想了一会儿,说:“张老留下的丹书里确实有一个‘半死丹’,活人吃了就会半死不活,如同一具死尸,但只要及时喂解药就无大碍。不过书上说要炼制半死丹必须用到一种药草,叫七绝草,这个药草我闻所未闻。”
“七绝草?”阿玖觉得很耳熟,回忆半晌,喜道:“我知道七绝草生长在何处——在南水县雪岭的千雪窟中,据说这种草就长在千雪窟的寒潭之下。”
“我即刻派人去取。”
七日后,谢婉良顺利制出了半死丹。同时阿玖也打理好了宫中一切事务。
离宫前夕,宋琼如往常一般在紫微宫教导宋若思:“科举制度十年内不可更换,选贤任能,男女兼备,不可偏忽。”末了她看着出落得越发聪灵的宋若思,忽然觉得没什么可教的了,便说:“俨儿,你再将《帝策》读一遍给我听。”
“是。”宋若思一边读着,一边在心里奇怪,她觉得今日的皇姑母言语中全是嘱托,大有分离前的意味。读完书,若思本想问问,薛相忽地走了进来,把披风盖到皇姑母身上,又对她做了个“嘘”的手势。
“你皇姑母她累了,让她睡会儿罢。”
薛相将宋若思带出内殿。若思看着不见月光的夜空,问道:“薛姑姑,我明天还来吗?”薛夷神色微动,随即牵出一个淡淡的笑:“自然。”
然而第二日,唤醒宋若思的是丧龙钟的哀响。
宋若思神思恍惚地站在未央宫前,薛夷念完悼文,宣读遗旨,她回神之际只听到“令储君宋俨择日登基”,宋若思一直觉得“登基”一词离自己很遥远,没想到从榆州侯府的孤女到坐拥江山的帝王只用了四五年。 ↑返回顶部↑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