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(1 / 4)
安仃几乎是立刻做出了戒备的模样。
有意思的是,她心底并不认为先生是坏人,她只是觉得,此时此刻,她该摆出这样的姿态。
“先生觉得,学生该以什么身份同先生进京?”
以学生的身份?她一个未及笄且无家世的女孩,对他的抱负能有何助益?莫说助益,简直就是个累赘。
若不以学生的身份,那可就更说不过去了。
先生听完,抚掌大笑:“宁姐果然是个孝顺又聪慧的孩子,他一定会很欣慰的。”
他是谁?
比起这个,安仃当时更在意的是,先生为何突然会问她那样的问题?
直到有一天,她听到了外面几个孩子的对话。
一个年纪非常小的孩子对另一个大孩子说:“我们叫上宁姐一起去玩吧,她天天一个人坐在门口,好可怜啊。”
年长的孩子语气不太高兴道:“她身体不好。”
小的孩子又道:“那过家家的时候,可以让她当公主嘛。不用跑来跑去,而且她长得那么好看。”
年长的孩子顿时不耐烦了:“她哪里用过家家当公主,她哪天不是一副公主的样子吗?看她爹娘都是那副高高在上的表情,我们哪配和她玩。”
安仃忽然就明白了。
莫怪先生最近一直在讲《孝经》,莫怪会突然问她那样的问题。
打那日后,安仃便收起孤高的做派,对爹娘恭敬了许多,亦会温和的同其他孩子打招呼。
父母和孩童都不是会记仇的人,安仃放下身段后,很快受到了他们的喜爱。
这个改变让先生非常满意,待她也真诚了许多。
安仃快十五岁生辰时,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分。
她竟是当朝赫赫有名的宁王的女儿。
虽然她早有猜测,但这个身份仍大大出乎她的意料。
先生说:“宁王殿下希望郡主能在王府行及笄之礼。”
这便是要接她回去的意思。
安仃拒绝了。
她当然不是拒绝郡主的身份,只是拒绝了这个时候回府。
她还记得十岁时的事情,也记得宁王也是个至孝之人。
安仃对宁王所有的了解,都来自于民间,她又将话本中皇室贵族的关系代入了进去,自然有所偏颇。
她想,王府之中必然不止她一个孩子,而且她的生母还是已故的侧妃,她又不是在宁王膝下长大,此时就这样回去,早晚会被淹没在兄弟姐妹之中。
她必须要做些让宁王印象深刻的事情,方能在府中站住脚。
“养父母年岁已大,他们对我有养育之恩,虽非亲子血脉,亦当为他们养老送终,报此恩情。”安仃回道,“待二老百年之后,女儿再回府尽孝,望爹爹成全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有意思的是,她心底并不认为先生是坏人,她只是觉得,此时此刻,她该摆出这样的姿态。
“先生觉得,学生该以什么身份同先生进京?”
以学生的身份?她一个未及笄且无家世的女孩,对他的抱负能有何助益?莫说助益,简直就是个累赘。
若不以学生的身份,那可就更说不过去了。
先生听完,抚掌大笑:“宁姐果然是个孝顺又聪慧的孩子,他一定会很欣慰的。”
他是谁?
比起这个,安仃当时更在意的是,先生为何突然会问她那样的问题?
直到有一天,她听到了外面几个孩子的对话。
一个年纪非常小的孩子对另一个大孩子说:“我们叫上宁姐一起去玩吧,她天天一个人坐在门口,好可怜啊。”
年长的孩子语气不太高兴道:“她身体不好。”
小的孩子又道:“那过家家的时候,可以让她当公主嘛。不用跑来跑去,而且她长得那么好看。”
年长的孩子顿时不耐烦了:“她哪里用过家家当公主,她哪天不是一副公主的样子吗?看她爹娘都是那副高高在上的表情,我们哪配和她玩。”
安仃忽然就明白了。
莫怪先生最近一直在讲《孝经》,莫怪会突然问她那样的问题。
打那日后,安仃便收起孤高的做派,对爹娘恭敬了许多,亦会温和的同其他孩子打招呼。
父母和孩童都不是会记仇的人,安仃放下身段后,很快受到了他们的喜爱。
这个改变让先生非常满意,待她也真诚了许多。
安仃快十五岁生辰时,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分。
她竟是当朝赫赫有名的宁王的女儿。
虽然她早有猜测,但这个身份仍大大出乎她的意料。
先生说:“宁王殿下希望郡主能在王府行及笄之礼。”
这便是要接她回去的意思。
安仃拒绝了。
她当然不是拒绝郡主的身份,只是拒绝了这个时候回府。
她还记得十岁时的事情,也记得宁王也是个至孝之人。
安仃对宁王所有的了解,都来自于民间,她又将话本中皇室贵族的关系代入了进去,自然有所偏颇。
她想,王府之中必然不止她一个孩子,而且她的生母还是已故的侧妃,她又不是在宁王膝下长大,此时就这样回去,早晚会被淹没在兄弟姐妹之中。
她必须要做些让宁王印象深刻的事情,方能在府中站住脚。
“养父母年岁已大,他们对我有养育之恩,虽非亲子血脉,亦当为他们养老送终,报此恩情。”安仃回道,“待二老百年之后,女儿再回府尽孝,望爹爹成全。” ↑返回顶部↑
